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正式注册通过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这一消息的落地,标志着中船集团旗下两大船舶总装核心上市平台的整合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这是重组新规发布后,首单完成上交所审核与中国证监会注册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
重组新规后首单
本次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项目,具有多重标志性意义。
作为2025年5月中国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后,首单完成上交所审核与中国证监会注册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该项目成为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实践标杆。此次修订全面落实“并购六条”举措,通过完善限售期规定、大幅简化审核程序等方式,为上市公司间的整合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正如某资深投行人士所言,“两船”合并交易的高效通过审核与注册,体现了证监会与上交所现阶段对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政策支持导向。
同时,这也是2024年新“国九条”出台后,首个公告重组方案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
2019年,中船集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的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是我国海军装备建设的主体力量、全球造船业发展的引领力量、建设海洋强国的支撑力量。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作为集团旗下最核心的千亿级船海主业上市公司,都是全球知名的海洋运输、开发、科考装备研制及供应商,拥有先进的海洋防务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
乘着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的东风,在全球船舶市场迎来明确结构性复苏的关键期,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正式启动,不仅彻底解决2019年两船合并后,上市公司层面船海主业存在的主要同业竞争问题;又顺势把握全球船舶行业的周期机遇,依托资本市场推动深层次改革与整合,最终实现上市公司核心战略功能和价值的全面提升。
打造世界一流船企
当前,全球船舶行业正处于大周期上升阶段,一方面,船舶老龄化的必然趋势持续扩大船舶更替需求;另一方面,在绿色低碳的时代背景下,老旧船型的更替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一市场态势既对船舶制造企业提出了产能与技术的双重挑战,也为其带来了强劲发展的时代机遇。
在此背景下,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通过整合中国重工旗下的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优质资产,深度融合中国重工在舰船研发设计制造领域的业务优势,推动双方船舶修造及配套业务上的协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研发制造实力。同时,重组后的中国船舶将优化船舶制造板块的产业布局,对各船厂进行统筹协调管理,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各船厂建立主建船型的竞争优势和壁垒,增强高端船型制造能力。此外,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进一步打造“中国船舶”品牌名片,在与船东、供应商及其他产业链相关方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协同配合,凝聚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与品牌溢价能力。
根据合并双方2024年度财务数据估算,重组后的中国船舶总资产将突破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其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及手持订单数量均将领跑全球。更为重要的是,合并后新接订单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船舶订单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公司经营绩效和盈利水平将为其市场价值提供有力支撑。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船舶将构建起全球稀缺性龙头企业的估值逻辑,具备从资产规模、技术实力、交付能力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等多维度重塑国际造船格局的实力,进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造船旗舰上市公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